软包装干式复合镀铝膜常见问题解析下
软包装干式复合镀铝膜常见问题解析(下)
二、镀铝膜剥离强度降低
在干式复合中,镀铝膜剥离强度降低是经常发生的故障,尤其是在采用单组分热熔胶复合BOPP/VMOPP、OPP/VMPET和BOPP/VMCPP等结构时,问题更突出。造成镀铝膜剥离强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。
1.镀铝膜表面张力值太低,达不到3.8×10-2N/m。
2.胶黏剂的影响,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(1) 胶液浓度偏低,涂布不均匀。
(2) 印刷油墨与胶黏剂不亲合,热温后剥离强度降低。对此,应选择与油墨相适应的胶黏剂。我厂使用浙江新东方油墨集团生产的力福200S-I型复合型白墨作底墨,选用浙江黄岩华光树脂公司生产的PU-2975型胶黏剂,效果不错,剥离强度也很好。另外,缩短熟化时间、提高熟化温度,剥离强度也会有所提高。在复合BOPP/VMPET/PE时,固化时间以24~48小时为宜。同时,复合第一层后,不宜立即复合第二层,应在25℃下放置3~4小时再进行。而在复合BOPP/VMPET/VMCPP、OPP/VMPET/PE等结构时,放置时应观察它的收缩状况,一旦出现收缩应立即复合第二层。
三、复合镀铝膜迁移现象
所谓的迁移即镀铝层与印刷墨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。镀铝层不仅无法将油墨层撕落,反而是印刷墨层将镀铝层撕落。这也是剥离强度低的一种表现。迁移现象在OPP/VMPET、PET/VMOPP复合结构中易出现。其产生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。
1.PET薄膜本身
PET薄膜本身具有一定的极性,与铝原子外层电子相结合形成电子云叠加,这样它们之间的牢度很好。而OPP是非极性材料,因此PET与其黏结牢度较差,这样被PET复合便易出现迁移现象。
2.蒸镀铝膜工艺技术
在蒸镀铝膜时,需用一种连结料来增强铝膜与薄膜的黏结力,当连结料不均匀,或者蒸镀工艺出现差错时,也将导致镀铝层的迁移。
3.胶黏剂质量差
胶黏剂质量差,溶剂释放不良,胶液很容易渗透到镀铝层,破坏镀铝层,而导致迁移现象。
在胶液的选择上,应选择分子量稍大的胶黏剂。分子量过小虽然胶黏剂分布较均匀,但运动相对增大,也将导致镀铝层发生迁移。
在配制胶液时适当降低固化剂的使用量,使主剂与固化剂的交联反应有所降低,可以减少胶膜的脆性,使其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及伸展性,有利于控制镀铝层的迁移。我厂使用PU-2975型胶黏剂配制胶液时,涂布量一般控制在2~4g/m2,在复合OPP/VMPET时,涂布量为2.5g/m2可保持最佳状态。
迁移现象发生在复合OPP/VMPET时,也有可能与误操作有关。如果VMPET装反了,经固化后迁移现象就会明显呈现。
因此,要想减少或消除迁移现象,应从多方面入手,并且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。
四、固化后的成品有“黑块”
我厂在复合BOPP/VMPET时曾经发现,固化后的成品上有分布不均、大小不一的“黑块”,造成严重损失。
经测试,发现VMPET表面张力已达到5.0×10-2N/m,而且透过光线很弱,镀铝层分布良好,所使用的胶黏剂为PU-2975型,也符合质量要求。
于是我们做了一系列分析。首先是取一段VMPET,将其放置在温度为27℃、相对湿度为70%的环境中,静置48小时,再对其进行烘干,烘干温度为50℃,时间为12小时,取出对着光线观察,结果出现了分布不均的“黑块”。
然后又取了一段VMPET,在其镀铝层面喷上一层水蒸气,再进行烘干,时间未超过4小时就出现了“黑块”。
我们得出结论,是保存不当造成了这一故障。实际生产中,将VMPET及VMCPP、VMOPP等镀铝膜放置在通风干燥、25℃的环境下为宜。
干式复合镀铝膜时故障还很多,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。
来源: 印刷技术
声明:
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,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- 上一篇:中国制造业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
- 下一篇:摩拜单车准备剥离其欧洲业务
- 2021-11-04因刹车等违规检查问题铃木申请召回29种车型
- 2021-10-213月份韩国机床订单增长开始迅猛发展我的钢铁
- 2021-10-17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的作用到底有多重
- 2021-08-12这个地区设计年产350
- 2021-08-12霍尼韦尔携手中化助推中国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
- 2021-07-23软包装干式复合镀铝膜常见问题解析下
- 2021-07-232019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口诀1